编者按:股票配资行业讨论
南粤热土,红色血脉生生不息;峥嵘岁月,伟大抗战精神历久弥新。
由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照片记得:那些不容忘却的抗战记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动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踊跃参与,通过珍贵照片和深情笔触,生动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华南抗战的光辉片段。“党史精读”南方号将对优秀获奖作品进行分期推送,敬请关注。
青砖瓦木,花鸟灰雕,位于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的中共三罗组织革命活动旧址(荣昌堂),慕名而来的观众络绎不绝。这里是云浮市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云浮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陈列着两件珍贵的文物:一件是余渭泉与两名同学在广州决心北上投军抗日的合照,另一件是余渭泉决心北上抗日与父母“诀别”的家书。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共两广省委号召各界行动起来,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广东各地群情激愤,广州抗日救亡运动迅速兴起。在广州知用中学读书的云浮人余渭泉到街道和公共场所积极参加抗日宣传和查禁日货的行动。1933年3月,热河省会承德沦陷。全国抗日民主运动重新活跃起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影响下,广东民众爱国热情高涨,纷纷捐款捐物救国,并表示愿意随时参军出发抗日。
在广州读书的余渭泉与两名同学愤恨日军侵略,决意投笔从戎,北上投军抗日。余渭泉还做好一去不返的牺牲准备。余渭泉与两名同学合影留念,希望永远留住这份赤诚的同学友谊,也想给家人留作纪念。
左一为余渭泉
余渭泉以炽热的爱国之情写下一封家书:“父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自蒙抚育感恩,何拟儿因愤三省沦亡承德失守,凡具有热血青年,莫不发指,儿有观及此,乃与同学董悦康、黄炙兵二人纵身投军效力,共诛倭奴而后已,而双亲抚儿至今恩德何似现一上决别,姑负亲恩,然国家之事,匹夫有责,只有来生再报而已,临书怆悴,余事续陈,肃请金安!”这是何等悲愤——若一去无回,便一去无回!这是何等热血——青春之炙热,匹夫之奋勇!又是何等深情——今生赴国难,来生报亲恩!
余渭泉“诀别”父母的家书
余渭泉与两名同学抱着解救万民于水火之志从广州出发,步行到福建厦门,却被家人截回。余渭泉回到家乡云浮县都骑乡(今属云安区都杨镇)后,决心以另一种方式救国,走教育救国之路。出任都骑小学校长,向师生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城镇、农村开展抗日救亡宣传,群众的抗日热情不断被唤发起来。
1937年10月10日,余渭泉带领都骑乡抗日少年先锋队数十人,到县城参加万人抗日示威大游行。当晚,在全县抗日宣传文艺晚会上,余渭泉指挥演出《消灭汉奸卖国贼》,领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现场观众抗日激情当即被点燃,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1938年,余渭泉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云浮独立支队队长、中共云浮县特别支部书记、云北四乡抗日联防委员会办事处总干事,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南方+记者 尚黎阳
通联: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中共云浮市委党史研究室股票配资行业讨论
力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